濕疹在皮膚病中可說是最常見的疾病,一般可見皮膚潮紅、出疹、水泡及脫皮、鱗屑等症狀,患者身體多處痕癢難當:四肢關節處泛紅痕癢的在中醫又稱「四彎風」;皮膚皺褶處、與衣服摩擦處、或是全身泛發皮疹的則稱為「浸淫瘡」,最令人「頭痕」之處就是濕疹很大程度上有「濕」的特性:病程長而纏綿不去,故總會隨著氣候、季節交替而反覆翻發,就如歌神一句詞:「確係認真濕滯」!
飽受濕疹困擾的患者不只有歌神所唱的「打工仔」,小朋友及長者也多見濕疹反覆發作。患者常常四出搜羅各種藥膏、外洗配方、食療……但眾多方法成效往往都「半斤八兩」,未能徹底根治濕疹,甚至加重病情,皆因某些方法只能治標而非治其本,倘為治本之法亦不能只按表體徵狀判斷治法,而須考慮有否針對所有病因,對症下藥,才是中醫所強調的辨證論治。
一般來說,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有很多,導致濕、熱、風互為作用,誘發濕疹,下文將針對不同病因建議各種中醫療法予大家參考,舒緩濕疹之苦。
一、「通街走糴壞腸胃」
治以健脾燥濕
二、「濕濟」化熱
治以清熱利濕
三、情志壓力鬱而化熱生風
治以涼血消風
四、病程日久血虛風燥
治以滋陰祛濕
其他療法
除了服用方藥、食療外,中醫亦有外敷或藥浴,以及針灸療法,讓濕疹嚴重者可以多種療法同時採用,多管齊下。
例如上文提及的常用藥如苦參、蛇床子、黃柏、蒼朮、茯苓等,可先行洗淨並煮成湯汁,泡澡時可用毛巾以滲透在內的湯汁擦洗身驅或作淋浴,此雖為治標之法,卻有直接減輕皮膚痕癢之效。
小小的毫針對治療濕疹也有很大的功效,透過針灸通調血液運行,中醫有云「血行風自滅」,可知氣血的通行對因濕、熱、風互結而成的濕疹有一定療效。例如血海穴運化脾血、大陵穴可洩心火、曲池穴下屬外合皮毛的肺經,對緩和痕癢也有幫助。平日按壓鄰近泛發濕疹部位的痛點也可稍為止癢,中醫認為「不通則痛」,故在皮膚找到痛點反映該處血氣運行不暢,按壓痛點或鄰近穴位便可緩濕疹之癢:例如手指指頭泛發濕疹可按壓合谷穴;頸肩部可選風池穴,上臂則有臂臑穴。
結語
港人飽受濕疹困擾,市面上就有多種聲稱可根治濕疹之法,然而不同患者的體質、居處環境、生活習慣不同,並非患者「出左半斤力」尋求治法,便能「攞返足八兩」的療效,因錯斷病証而加重病情的情況屢見不鮮,故實須中醫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的辨証方法來確立療法,才有效對症下藥,以上方藥及各種調理療法亦只是針對較多見之濕疹証狀,患者宜徵詢中醫師意見以助根治濕疹,不再「濕濟」。